摘 要:通过文献梳理、田野考察以及对传承人的口述采访,将女书中的“汉字”与相对应汉字从形意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这类“汉字”具有“形式:与汉字相似”“意义:与汉字相异”的特征,并对笔顺、笔画及形体三个方面的转化逻辑进行阐释,进而从对强势文化的借鉴、对交际安全的考虑两个方面去分析女书中“汉字”现象的内在成因。 继续阅读
分类目录归档:视角
庞薰琹的工艺美术教育思想
摘 要:庞薰琹是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人物,他的工艺美术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和先锋性,对我国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文献调查法对庞薰琹的工艺美术教育探索之路分阶段进行探究梳理。首先分析庞薰琹从画家自觉转向工艺美术研究的原因,然后通过他的工艺美术教育实践经历,研究他逐步形成的工艺美术教育思想。对他的工艺美术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找到其思想对于当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及其研究价值,为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继续阅读
中国陶瓷泰斗叶麟趾陶瓷教育思想探究
摘 要:探究中国陶瓷泰斗叶麟趾的陶瓷教育思想,他对中国陶瓷专业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的相关文献的调研分析,回顾了叶麟趾简要的艺术人生,从古陶瓷研究、陶瓷理论以及陶瓷专业建设三方面来分析,总结出其“注重田野考察,重视考古研究”“悉数中外陶瓷,重视中西交流”“设立陶瓷专业,重视人才培养”等陶瓷教育思想。叶麟趾为我国近现代陶瓷、陶瓷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开创性的,在陶瓷实践和陶瓷理论研究上的成果对我国陶瓷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陶瓷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继续阅读
从香港新水墨运动中坚到澳门设计教育之父:毕子融的艺术特色与教育贡献探究
[ 摘 要 ]探究毕子融艺术创作特色及其对港澳地区艺术及设计教育的贡献,对研究我国港澳台地区艺术设计教育史具有重要意义;通 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毕子融的艺术生平和教育贡献进行回顾与总结,折射出港澳地区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的萌芽与发展历程,其中西结合、强化本土的艺术创作与教育理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继续阅读
民国“设计”教育模式和办学思想探究
摘要:探究民国时期“设计”教育的模式和办学思想,梳理其发展脉络及发生根源,以便整体把握民国“设计”教育的概貌;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对比分析相关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及其流变特点,耙梳出民国“设计”教育的教育模式,包含了“专门图案教育”“中等工艺教育”“基础手工教育”以及“业余机构教培等”四种,其办学理念总体上是围绕“商业与实利主义”“美育与国民素养”“西学与传统传承”“变通与资源调适”而构序的思想图谱;民国时期萌发的中国近代设计教育体系沉淀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其积淀如此之深厚,以至于今天回望其教育模式与办学理念,仍然具有独特的学术参考价值。 继续阅读
前瞻2023家居设计——解读2023-2024中国设计趋势报告
安仁米塑艺术特征及民俗成因探源* ——以何陆生米塑作品为例
摘 要:探讨湖南安仁米塑的艺术特征,并对其民俗成因进行研究。通过实地田野考察、人物访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安仁米塑传承人何陆生的米塑作品,从本真质朴的米塑语言、绿色自然的制作原料、七塑三彩手作工艺三方面入手,去发掘安仁米塑“原生态”艺术特征,并从“神农·祭祀·农耕之间的千丝万缕”“商业·审美·礼俗之间的身份转变”“乡土·教育·传承之间的薪火相传”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安仁米塑的民俗成因。安仁米塑源远流长,其浪漫朴拙的造型,充满生机的配色,极具艺术、文化及美学价值,而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民俗文化则是我们可以不断挖掘的文化源泉。 继续阅读
红色艺术巨匠张仃的民艺道路探究* ——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先行者研究系列
摘 要:探究红色艺术巨匠张仃民艺道路的发展历程,探索其艺术世界中的民艺观念,肯定张仃在我国民艺学发展中的突出贡献。通过文献梳理、比较分析、图像整理的方法,构建出张仃的民艺心旅,发掘出鲁迅、张光宇、毛泽东对于其民艺思想从文艺方向、艺术形式、思想实践上的影响。点明在工美之根的概念下张仃关于民艺的旨态、旨趣和旨归,从形态、方法、目的等角度阐述了民艺的内涵与外延。张仃先生的一生,用教育和研究践行了他的民艺观念,为中国设计学奠定了民艺之基。张仃的民艺道路与其秉持的民艺理念,对今天民艺学的发展进程仍具有启示、引导、激励的作用。 继续阅读
“姹紫嫣红,莺啼鸟啭”—— 刘寂宽写意花鸟画作品艺术赏析
摘 要:探讨和研究刘寂宽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规律;运用人物访谈和作品比较分析方法,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从刘寂宽的个人简历入手,追随其艺术成长之路,走进刘寂宽的艺术人生;刘寂宽花鸟画作品具有“形式与内容的互通互助”“主题与寓意的互映互衬”“传统与民族的互传互递”等三个创作规律;探究刘寂宽的花鸟画艺术作品的特点,能为发掘与研究当代花鸟画的艺术学者提供新的视角和个案研究价值。 继续阅读
海派美术先驱、马利牌创始人:张聿光的艺术人生 ——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先行者研究系列*
摘要:探讨海派美术先驱、马利牌创始人张聿光先生的艺术人生,对探索中国美术与设计教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大量的有关张聿光的生平事迹资料的阅读和梳理,总结出张聿光先生的艺术人生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戏剧舞台美术开拓者”“中国近代漫画奠基人”和“近代绘画颜料创始者”。追溯张聿光的一生,他作为海派美术先驱、中国美术转型期的领军人物,对我国舞台美术设计、近代漫画的崛起、近代绘画颜料的研发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继续阅读
中国陶瓷教育家邓白的艺术整体观探究* ——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先行者研究系列
摘 要:探讨和研究我国陶瓷教育家邓白的艺术整体观,通过研究邓白的陶瓷设计作品及其相关学术文献,分析邓白陶瓷研究中艺术整体观的具体表现,总结归纳出其陶瓷艺术整体观的时代性、多元性、创新性以及延续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邓白在陶瓷研究领域多角度、整体化的探索,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的陶瓷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陶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既关注了陶瓷的过去和现在,还关注了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当代陶瓷艺术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继续阅读
城市形象传播视域下澳门旅游食品包装设计研究
摘要: 目的 旅游食品的包装设计往往能反映和提升城市的文化和内涵。澳门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 镇, 城市形象尤为突出。以澳门旅游食品为研究主体, 探究城市形象在旅游食品包装设计中的途径与策 略, 有利于增强旅游食品包装的独特性、地域性、文化性, 提升旅游食品的附加值,传播城市形象。 方 法 以澳门旅游食品包装设计为出发点,结合城市形象传播理论分析其旅游食品及旅游食品业的发展, 从文化遗产、民间手工艺、博彩、节庆赛事等经典城市形象入手,引申出对旅游食品包装色彩、视觉符 号、语言文字、设计风格的四个维度探讨, 明确旅游食品包装设计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定位和发展。 结 论 城市形象传播视域下的澳门旅游食品包装设计对于推广城市形象, 提升旅游食品的独特性和文化性, 促进旅游食品业的适度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继续阅读
王道平图案设计作品艺术特征探析 ——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先行者研究系列
摘 要:探析王道平的陶瓷图案设计作品艺术特征,对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和设计创作具有启发价值。通过对其相关文献的阅读与研究,比较王道平先生的陶瓷图案设计作品,简要回顾了他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探析王道平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的陶瓷图案设计习作和其后参加全国美展的装饰画作品,从中归纳出了三个特征:“‘鉴空衡平’——构图平衡和照应”“‘避繁就简’——装饰几何平面化”“‘判若黑白’——边界的形态研究”;王道平具有扎实的基础造型功底,他将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构成理念应用在其陶瓷图案设计的创作中,使得我们今天对图案概念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 继续阅读
生命之花、陶艺之诗——王亚平陶艺作品赏析
摘 要:分析湖南著名女陶艺家王亚平的陶艺作品,探究其艺术思想及创作规律,为开拓当代陶艺创新方法提供实践案例和可行路径。通过人物访谈、文献分析、作品鉴赏走进王亚平的艺术人生,总结出其艺术作品表现为“陶艺肌理的造化”“时间空间的置换”和“生命意象的诠释”等三个特点。王亚平的陶艺成为当代陶艺视域中的独特一隅,她的艺术绽现了生命之花,传递了陶艺之诗。在这传统与现代交叠的陶艺地带,王亚平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与及灵巧的手工技艺,转化内心的才思情意,用神秘抽象,丰富迤逦的陶艺语言,为自然、时空、生命写下绝美颂歌。 继续阅读
从朱光潜的美学思想谈移情在设计中的体现
摘 要:朱光潜先生在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深远的影响,他对于移情作用有着严谨且独到的论述。将其移情理论与设计相联系,发掘出移情在设计中得以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包括人情的泛化;情感的需求;物我的互文。以这三点为纽带,分析移情作用及其原理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且运用。对移情作用的分析和迁移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设计的艺术原理,更敏锐地洞悉设计的基础方法,形成囊括多方面知识的设计研究体系。 继续阅读
醴陵陶瓷界的领军人物黄小玲瓷艺作品探析
摘要:探究醴陵陶瓷界的领军人物黄小玲瓷艺作品的艺术规律。通过实地走访、资料调研和作品分析,走近黄小玲的艺术世界。挖掘出黄小玲艺术瓷作品的三个特点:在“艺术生活化”方面,守正创新,坚持“薄施淡染”的工艺技法,融入生活经验感悟,贴近现代大众生活;在“整体设计观”方面,注重器物造型、陶瓷材料和色彩装饰等多方位因素配合来达到整体美感;在“立象达意论”方面,主客融合,营造富丽和弦的画面,创造雅俗共赏的画境。黄小玲的陶瓷艺术实践,推动了醴陵陶瓷业的蓬勃发展,她的独特风格使醴陵瓷艺更加丰富多彩,她的设计理念也为传统陶瓷的现代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继续阅读
易龙华醴陵釉下泼彩艺术瓷作品探析
摘 要:探索湖南醴陵釉下泼彩瓷画艺术家易龙华作品的特色。通过人物访谈、作品赏析以及文献分析,走进易龙华的艺术人生。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上,对传统泼彩绘画技艺进行传承,结合醴陵釉下五彩工艺推陈出新;在“巧借山水、融情于景”上,以泼彩语言与自然山水的天然契合,借景抒怀,表现自己独到的泼彩瓷画艺术理念;在“设色高华、神韵飘逸”上,通过作品高古淡雅、高俊瑰丽的着色,呈现其泼彩艺术瓷作品的神韵飘逸、意境高远。易龙华独到的人生体悟、扎实的绘画基础以及丰富的艺术体验,为他的传统山水、花鸟题材画作赋予了点睛之笔,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泼彩瓷画艺术风格。 继续阅读
中国早期美术史论家俞剑华艺术教育思想探析 ——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先行者研究系列
摘 要:探析中国早期美术史论家俞剑华艺术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通过研读相关文献及俞剑华个人专著,简要回顾其艺术人生,总结俞剑华的艺术教育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倡民族艺术教育、树民族主义精神”“融中西艺术教育、行传统艺术改良”“推各类艺术展览、兴社会美育风气”;俞剑华在教学与实践中兼容并蓄、洋为中用,重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为开拓中国艺术教育的改革之路,推进中国现代艺术教育进程作出卓越贡献。 继续阅读
孙建成醴陵釉下五彩瓷山水画作品探析
摘 要:探究醴陵釉下五彩瓷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孙建成作品的艺术特点。通过人物访谈,调研相关资料,比较研究其山水画作品,发掘出孙建成釉下五彩瓷山水画作品的三个特点:在“泼彩淡染,推陈出新”方面,他凭借多年的制瓷经验创新了“泼彩淡染”工艺,丰富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表现渠道;在“注重意境、虚实相映”方面,他深厚的国画笔墨功底展现出其山水画作品气韵生动、虚实相映的独到意境;在“情感表达、瓷画融合”方面,他寄情于瓷,以景言情,瓷画相融,彰显出个人的艺术魅力。孙建成以独到的人生感悟和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向大众呈现了不可多得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山水画作品。 继续阅读
金饰艺术在Art Deco风格中的设计表现
摘要:为了揭示古老的金饰艺术同Art Deco风格的内在关系,研究金饰艺术在近代、当代Art Deco风格中的设计表现,文章通过溯源历史、例举考古资料、比较设计案例等途径,分析金饰的文化内涵与材质特性,以及Art Deco风格多元、折衷的文化诉求与设计特征;从装饰部位、工艺手法入手,解读近代Art Deco风格作品中金饰的设计特点;借鉴金饰艺术的经典设计手法,开展当代国内Art Deco风格中的金饰应用实践。 继续阅读